董事长董凡道歉也没用?255亿健帆生物遭抛售,2个20CM跌停
炒股就看,董事M跌权威,长董专业,凡道帆生及时,歉也全面,没用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亿健
来源:德林社
4.95万余名股东吃了一碗大面。物遭
10月31日,抛售因第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董事M跌医疗白马再次跌停,长董继上周五(10月28日)后,凡道帆生创下2个20CM纪录。歉也截至收盘,没用该公司股价为31.68元,亿健总市值为255.9亿元。物遭
今年以来,健帆生物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当前股价较年初开盘价累计跌幅为39.54%,总市值蒸发超167亿元。
健帆生物虽被视为医疗白马股,在二级市场却多次遭到外界争议,包括某财经媒体质疑公司存在误导性行为、投资者看不到市占率数据等。
业绩不理想,董事长公开道歉
10月27日晚,健帆生物披露了三季报业绩。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26亿元,同比增长13.69%,归属净利润为8.735亿元,同比增长1.20%。
单看第三季度,健帆生物实现营收4.714亿,同比下降20.58%;实现归属净利润1.253亿,分别同比下降48.43%,营收、净利呈现双降。
健帆生物解释称,第三季度业绩下滑,一是与疫情有关,像四川、贵州等业务量靠前的省份受影响较大;二是经销商进货及垫资能力相比疫情前较弱,也影响了公司三季度业绩的拓展。
在最新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健帆生物董事长董凡公开表示,“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确实很不理想,我们对此深表歉意。我们也在积极调整,在第四季度会更努力地做出业绩....”。
即使董事长诚恳地道歉,市场并不买账,健帆生物在业绩披露后上演两跌停。
10月28日(上周五),2家机构席位合计净卖出约4074万元,深股通专用席位净卖出2971.58万元,可见机构谨慎情绪浓厚。
面对股价异动,健帆生物回应称,“主要受第三季度业绩不及预期影响”。
曾受到外界争议
健帆生物主要从事血液灌流相关产品及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99.92%的收入来源来自于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
据公司描述,相比血液透析器仅用于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它的医疗产品应用于尿毒症、中毒、重型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个领域。
通俗点说,如果患者体内有毒素,机器可以把人体的血液抽出来,经过滤器滤出毒素后再流回身体内,以达到排毒效果。
据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血液灌流器市场规模或超过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
实际上,健帆生物所处的赛道并不大,而且该公司存在产品结构单一问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我们关注到,在三年前,健帆生物曾受到外界质疑,主要指公司存在误导性行为。
2020年12月末,某财经自媒体质疑健帆生物的一次性使血液灌流器产品及血液灌流技术在新冠肺炎重危患者救治中的有效性等,同时指出健帆生物宣称的“作为手术、药物之外的第三种疗法,血液净化技术正越来越广泛的用于各种疑难危重疾病的临床治疗”的表述具有影射性且不成立。
此外,在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中,健帆生物引述的2012年《柳叶刀》的数据称,“预计全国慢性肾病患者约1.5亿人”。实际上,原论文数据估计的是1.2亿人。业内人士对此评价道,“数据来源的求证过程不严谨”。
在事件发酵后,当时健帆生物作出了严肃地回应,称“文章中的内容与事实不符”,还表示“报道以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的手法恶意攻击公司”。
进入2022年后,有投资者又站出来质疑,提问道,“贵公司是行业内绝对龙头,你们自己也表示肾科产品已经覆盖6000余家医院,几乎涵盖了所有能做血透的医院了,既然与所有医院的你们都有接触,明明掌握大量资料,为什么市场占有率上市五六年了都无法给出来?”
健帆生物回复称,“目前血液灌流这一细分市场尚没有官方或权威三方的精确市占率统计数据。目前公司在血液灌流细分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产品在终端医院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半年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健帆生物的一项在建工程项目六年未完工。
具体看,湖北健帆血液透析粉液产品生产基地项目最早于2017年7月份披露,到2021年年报项目进度为95%,到今年上半年项目进度为98%,一直没有达到100%。
健帆生物已经对这个项目投入约9494.96万元,长期以来未完工也意味着无法实现收益,中间发生了什么?有待上市公司进一步解释。
(责任编辑:休闲)
- 9月开局不利 美元一枝独秀 风险资产全线下挫
- 上海各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外交部回应加拿大防长言论:恶人先告状
- 奥迪危机不止“翻车”
- 凌鹏:我的申万记忆——“申万前首席策略”之名,这是一种荣誉和烙印
- 机构:2026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13.2%
- 天安财险转让保险业务,为何走到如此地步?
- 北京体育局紧急通知:今起暂停线下体育赛事
- 亚马逊砍掉在线医疗业务 科技巨头做不好互联网医疗?
- 红星新闻快评:过度防疫被警示通报,是精准防疫的“反向激励”
- 北约秘书长:和平可能实现,这取决于乌克兰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 科技股暴跌只是“前菜”,零售业“寒冬”更惨,美股下跌恐远未结束
- 为何游资“相中”西安饮食们?
- 柬埔寨首相洪森将于9月再次访问美国